鳳梨外銷之路拓寬 品質把關帶來新契機
近年來,台灣鳳梨外銷日本市場的努力成果顯著,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金鑽鳳梨的黑心問題、檢疫時發現的介殼蟲和紋翅蛾,這些問題曾一度導致鳳梨必須經過燻蒸處理,品質因此受損,影響銷售。然而,農業部試驗改良場所的任務型團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解決方案,截至今年六月,燻蒸率已經從去年的35%降至24%,出口量達到18,503公噸,比去年增長了24%。這顯示出科研團隊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
科技助力鳳梨外銷
香甜又風味獨特的金鑽鳳梨不僅是台灣民眾的最愛,也受到日本消費者的喜愛。然而,金鑽鳳梨並非主要外銷品種,其採後處理及果品保鮮技術要求更高。根據農試所的研究,金鑽鳳梨黑心問題主要是由於果實品質掌控不佳、外銷倉儲時間過長以及溫控起伏所導致。因此,農試團隊針對這些核心問題,強化了外銷標準作業程序,從適合外銷的果實採收成熟度、糖度(≧14oBrix)、採收溫度控制(避免呼吸熱累積)、穩定運輸過程果溫(13±2℃)到倉儲與末端待售點維持低溫約6-7℃,並根據日本的倉儲及配送環境微調溫度條件,建立了一整套冷鏈關鍵技術,使金鑽鳳梨的品質更加穩定。
嚴格把控 檢疫無憂
紋翅蛾及小果腐敗病主要發生於鳳梨的小果目,這些問題往往難以用肉眼識別,外銷鳳梨常因檢疫問題而被燻蒸處理,導致果實品質下降,貨架壽命縮短。農試團隊積極研究昆蟲生態,發現紋翅蛾及小果腐敗病入侵的關鍵時期為鳳梨開花期。該團隊除了與防檢署合作試驗並公告增加紋翅蛾防治藥劑「大利松」及「馬拉松」,以及防治小果腐敗病的「腐絕」,並宣導農民在鳳梨開花後及早施藥,降低農藥殘留風險,同時提高防治效果。透過這些措施,外銷鳳梨的燻蒸率已經明顯降低,成果逐漸顯現。
良好的包裝場制度至關重要
農試所進一步指出,良好的生產及冷鏈控制還需要優良的包裝場制度配合,才能使外銷更為順暢。農試團隊在產季前及外銷期間均派員進行包裝場輔導,建立集貨包裝清潔作業程序及關鍵查核點,以標準化流程減少集貨場產品污染及有效清除害蟲,防止二次污染,降低外銷檢疫不合格率。這些標準的提升也引導包裝場投資設施設備,提升國內蔬果包裝及保鮮水準。
持續提升才能穩定外銷市場
生鮮蔬果外銷的專業技術門檻極高,必須確保從田間到包裝、封櫃,再到港口及銷售點的整個過程都有穩定的品質,才能獲得長期採購訂單的支持。尤其目前栽培環境變化大,病蟲害發生狀況多變,針對鳳梨外銷的各項挑戰,農試團隊將持續進行藥劑及藥效測試、農藥殘留試驗,建立有效防治藥劑種類、施用方式及安全採收期等資料,以符合外銷國農藥殘留容許標準,讓農民施藥防治有依據,確保外銷事業的長久發展。